俗话说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30年,似乎确实是一个周期转换的时间循环。
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,感觉日本各方面都领先我们一大截,但是现在,则感觉日本已经明显落后了。
很多人不相信这个,但当你看到很多细节时你会发现,不是日本落后了,而是我们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。
彼时的日本,民众忙着买房子、买家电,企业忙着国内外的投资。彼时的日本,工厂无数,自动化的生产、工厂里密集的机器和商场里五花八门的产品。
而现在,则完完全全调转来了,日本人到我们国内来,都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,惊呆了。
其实不仅如此,我们国内的宏大的城市格局观,也让日本人大开眼界: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宽的马路啊!
其实不光是日本,很多欧洲国家也是如此,这20年来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,包括他们对自己和对外部的认知。
展开剩余87%很多人以为我是在瞎胡诌,但我今天再说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,以前被追捧的丰田阿尔法,你知道吗,它的车身尺寸实际上是受到限制的,因为日本的停车位大小是严格规定尺寸的,所以很多车型的设计也受到了影响。
闲话少叙。
前段时间再来到京都时,对于日本的失落状况已经习惯了,不过唯一让人有点亮点的是发现了一家叫2050的咖啡馆。
这家咖啡馆的设计非常有特色。国内的咖啡馆可以说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,但是在设计方面往往“给的比较多”,各种元素揉杂比较丰富,但是敢于做“减法”的却不多。
2050 COFFEE是一家未来主义风格的咖啡店,位于京都 Moviex 电影院对面,距离京都市厅站步行 7 分钟,因其仅需 10 秒即可享用的现磨咖啡而引起轰动。
“2050 COFFEE”是Kurasu的新品牌,Kurasu是一家不仅在京都而且在全球五个国家拥有八家分店的人气咖啡店。
八家分店,好可怕,超过了我国一个五线城市的咖啡品牌。
但不得不说,日本咖啡人善于营造一种整体的审美感,它没给你看多少“奢侈”的展示,但是整体的高级感溢于言表。
这个值得我们国内的咖啡店投资人借鉴。
它们虽然店不大,上下两层也就90平米不到,却营造出了一种非常高级的感觉,甚至还请了一个非日本人,也不知道是欧美人还是中东的,总之看起来提高了店铺的“收费标准”。
它开业于2024年,也就两年时间,虽然不足90平米,但是却请了日本据说比较有名的设计公司 TEKI Design(日本广岛),我个人认为,设计公司专业的地方不在于有多少设计,而是在于减少无用的设计,并让设计搭配得非常精妙。
举个例子,我看到的最丑的汽车,是某个花了几百亿设计的汽车,外型无比复杂,线条无比丰富,但是丑陋得让人不想再多看一眼。
2050这个名字,据说是源于“2050咖啡问题”,是担忧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,到2050年主要咖啡豆产区将减少一半,导致供应量大幅减少。
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。
其实这家店的装修花费不了几个钱,无非就是一些LED灯和磨砂玻璃,以及一些很常见很普通的装饰材料。
但是你不得不说,它的整体氛围感是拉满了的,让你进去之后觉得来到了2050年,你会觉得那时候不是咖啡减产了,而是装修材料减产了。
灰色墙面构成了波纹聚碳酸酯板的背景,柜台下方的玻璃板则被照亮。一系列直线型窗户和墙面开口,搭配巧妙的白色照明和镜面,共同营造出这家2050店铺的未来感。
它的咖啡间给我的感觉是设计公司的显卡太老了,渲染不出复杂的效果,所以就做出这个极简模式,但是歪打正着的是,你无论将任何带有色彩的物品放在里面,或者身着漂亮衣服的女士坐在里面,拍出的照片一定很有封面感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这家两层楼的小新店无疑提供了一种享用咖啡的新颖方式,配有照明自助水龙头和售货亭。
水龙头里面出来的不是水,而是咖啡,当然,这也不是自助的,是付费模式,
时尚酷炫的水龙头咖啡排成一排,只需将杯子放在机器上,10 秒内即可倒出咖啡,并且有从浅到深的多种烘焙程度。
不过这也会让人有一种疑问,咖啡到底在水龙头和管子里待了多久?
2050的价格并不贵,一大杯拿铁也就30元左右,收费标准和国内的咖啡店相比属于中等偏上,口感来讲,还是挺干净的。
拿铁、抹茶拿铁,以及用咖啡豆干果肉制成的“Cascara”饮品,都令人垂涎欲滴。Cascara是用咖啡豆干果肉制成的,口感酸甜清爽,完全没有咖啡的味道。
这家店如果单纯装修来讲,在国内的话绝对算投资很少的,但是它的创意和一些精巧的设计点,真的值得借鉴,特别是目前国内咖啡店非常卷的情况下。
你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有意思的咖啡店?也请推荐给大家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也去体验体验!
欢迎关注点赞推荐转发收藏,谢谢!
发布于:四川省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