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4年11月,方志敏同志在国民党方面的精心布局下,不幸落入敌手。敌人深知方志敏的重要性,因而将其囚禁在最为严密的监狱中,甚至在其脚上套上比普通囚犯重十斤的铁镣,意图将这位革命烈士彻底压制,防止其进行任何反抗活动。国民党对自己的胜算信心满满,以为即使方志敏在监狱里如何挣扎也无法翻盘,甚至在如此严密的监管下,他所能产生的任何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。然而,面对重重困境,方志敏的精神和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,他在这座铁窗背后,克服了所有困难,毅然决然地完成了14万字的重要文稿,成为人们敬仰的革命楷模。
当然,方志敏之所以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文稿,其中的关键人物非监狱的所长莫属。此位所长为方志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,甚至在方志敏建国后得以逃过一劫。据传,方志敏为其所长所做的事,令这位曾是敌人势力的核心人物,获得了某些极为特殊的待遇,包括副省长的请求与帮助。那么,这位为方志敏提供援助的所长究竟是谁呢?
展开剩余83%方志敏同志为了国家革命事业,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在他投身革命的那一刻,个人的生死荣辱便已不再重要。对于方志敏和许多革命者而言,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列强赶出祖国,让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。即便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,也毫不犹豫。方志敏被捕后,面对敌人的严密审讯和囚禁,他并没有丝毫畏惧。尽管他的双脚被沉重的铁镣锁住,他的身心依然坚强,他最痛苦的,莫过于无法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。深知自己的处境,方志敏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,抓紧撰写更多的文字,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入狱不久,方志敏便要求敌方提供纸笔。他并未要求宽恕或释放,而是主动提出继续工作,表明了他的决心。起初,国民党方面还以为方志敏在临终前有意“知错能改”,希望能够获得宽大处理,因此他们在无意间将纸笔交给了他。然而,他们并没有意识到,方志敏所写的,并非是关于斗争过程的文字,而是为革命事业积累的理论和心得。国民党自信心爆棚,认为方志敏在他们的监视下无法再掀起任何风波,因此没有丝毫戒备地提供了文具。这一切,恰恰是他们对方志敏的误判。
方志敏用他在狱中的第一个晚上,开始了他的写作。第一篇作品便是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》,这篇文章篇幅达到六万字,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理论价值。但如何将这篇文章送出去,却成了方志敏面临的一大难题。正当方志敏焦虑时,他遇到了胡逸民,这位曾追随孙中山的老革命者,在国民党方面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,甚至连所长都愿意向他示好。胡逸民对方志敏和中国共产党非常好奇,双方开始频繁交流。方志敏看中了胡逸民的身份,决定拉拢他为自己传递信件。
于是,方志敏在向胡逸民请教过后,试探性地请求他帮忙送一封信出去。胡逸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表示只要方志敏信任他,这件事情他一定能办成。然而,方志敏突然中断了写作,这一变化令胡逸民感到困惑。当胡逸民再次询问时,方志敏无奈地说:“写了也没有用,又送不出去。”听到这番话后,胡逸民当即表示,若方志敏信任他,他愿意替方志敏办理此事。方志敏欣然接受,感激地回应:“如果先生愿意替我出力,那我会继续写下去,写多少算多少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我希望这些文章能在我死后交给同志。”
胡逸民的话令方志敏如释重负。得知文稿可以顺利送出后,方志敏重新投入到写作之中。在狱中这段六个月的时光里,他坚持不懈,几乎完成了14万字的革命著作。这些宝贵的文稿,成为了我国革命事业中的一笔重要财富。
然而,在监狱中,方志敏并不配合国民党的种种“审讯”与要求。国民党认为方志敏是一颗重要的“棋子”,因此一度想将其软禁或控制。然而,在押送方志敏时,国民党方面并没有预料到,方志敏竟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沉默。那时,四辆铁甲车押送着方志敏穿过大街小巷,而国民党的“庆祝大会”上,方志敏却依旧保持着沉默。现场没有欢呼,只有沉默,甚至连蒋介石的军官也无言以对。这一幕,令国民党高层错愕不已。
面对这样坚韧的革命者,国民党试图以高官厚禄来诱惑方志敏,但方志敏根本不为所动。他不愿向国民党虚与委蛇,继续专心创作。在国民党逐渐意识到无法利用方志敏后,决定用极端手段——枪决他。这一决定的公布,激起了我党的愤怒。
方志敏牺牲后,胡逸民信守诺言,将方志敏的手稿交给地下党。经过整理后,这些文稿很快在我党的报刊上发表,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革命的行列。而方志敏的牺牲,也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每每忆起土地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,都会想起方志敏同志,感叹其死得伟大。
而方志敏的亲属,尤其是他的弟弟方志纯,一直怀揣着一个心愿:找到哥哥的遗骸,让其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。1955年,刘少奇亲自指派方志纯负责“方志敏烈士遗骨调查小组”,为寻找方志敏的遗骸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
终于,在1960年,方志纯在多方努力下,找到了关于方志敏遗骸的线索。通过细致调查,最后,方志敏的遗骸终于在南昌被确认,并由凌凤梧亲自辨认。凌凤梧曾是国民党时期监狱的所长,他曾对方志敏表示深深的钦佩和同情,甚至为了让方志敏能够更好地写作,曾特别为其减轻脚镣的重量。
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,不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也为后人树立了永恒的榜样。在这片土地上,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奋斗终生,他们的精神依然在指引着我们前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